高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7|回复: 0

高州突出抓好“三个三”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之城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6-7-4 16:4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东广州
       近年来,高州市紧紧抓住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良好机遇,强化责任与担当,持续聚力“三大抓手”,不断擦亮“老三张”名片,加快打造“新三张”名片,扎实推进全市22个重点项目建设,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据《2015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显示,高州经济综合发展力排名全省前列。今年1至4月,该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3.21亿元、同比增长23.3%,规上工业总产值76.01亿元、增长11.9%,地方财政总收入15.67亿元、增长30.5%。

  持续聚力“三大抓手”,建设产城融合之城 

  高州市紧紧扭住“三大抓手”,大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上级建设三大高速。其中,包茂高速高州段已于去年12月30日全面建成通车,汕湛高速高州段已动工建设,云茂高速高州段已完成初步设计方案。积极谋划发展“道口经济”,已规划用地7138亩,正式启动包茂高速谢鸡、曹江出口道口经济区建设。组织实施30多个路桥建设改造项目,国道207线、省道280线已全面通车,省道283线可于春节前实现通车。

  同时,加快产业园区扩能增效。牢牢把握金山工业园获批省级产业转移园的机遇,加快园区道路、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园区集聚力。目前入园规上企业49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家、中国500强企业1家,2015年工业总产值98亿元。

  此外,加速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按照“三个五十”,即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50年不落后的目标,拓宽城市框架,加快城市发展。目前,东方大道三期、站前路、红荔路、笔架山森林公园、文笔岭森林公园等市政重点工程已全面完成。城区主街道“黑底化”、路灯节能改造完成,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加速,并被省列为新型城镇化“2511”试点县区,为全省5个试点县区之一。今年22个重点项目中的迎阳广场、永青大道、潘州东路等民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不断擦亮“老三张”名片,打造宜居宜业之城

  该市坚持进一步擦亮“老三张”名片。首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动农业集约化经营。引入海亮集团投入1亿多元建成大棚蔬菜生产基地2780亩。新发展省、茂名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借助“互联网+”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现有较大网店、平台200多家,培育了“桂康”、“高佬”等一批电商知名品牌。高州荔枝速递全国各大中城市,从“枝头”到“舌头”最多只需 24小时,为该市“三高”农业打上了绿色、现代新标签。

  其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成功创建了广东省教育强市,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省级督导评估和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复评,取得了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资格。2016年该市高考上重点线1693人,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增加123人。

  再次,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让群众共享改革成果。以创建广东省卫生强市为目标,推行以高技术、高质量、高服务和低成本、低收费为核心内容的管理模式,使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逐步完善,医疗质量持续提升,医改红利逐步释放,惠及万千群众。同时,高州市人民医院晋升“三甲”并在“十佳”县级医院中夺冠,成为“双料冠军”,高州市中医院通过“二甲”复审,在省公布的2015年医疗服务能力排行榜中,高州位列“十佳”县市第一名。

  加快打造“新三张”名片,推进绿色发展加速生态崛起

  首先,致力打造“生态”新名片。以创建国家绿化模范县(市)为载体,以森林碳汇工程建设为重点,着力构建五大生态体系,推进绿色发展系统化、常态化。并把生态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融合,打造了一批以南塘彭村村、宝光下汉村、石仔岭镇大岭村等为代表的美丽乡村,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目前,高州生态公益林面积116.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36%,县城建设区绿化覆盖率达38.6%,乡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2%。今年3月,高州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市”荣誉称号,成为广东省4个获此殊荣的县(市)之一,这也是高州市获得的又一张国家级“名片”。

  其次,大力打造“文化”新名片。以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编制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对中山路、南华路等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全面保护。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木偶戏、山歌、缅茄雕、八音锣鼓等民间艺术振兴发展。全面完成各村社区文化室建设及器材配送,各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提前达标升级。

  再次,全力打造“文明”新名片。健全领导工作责任和督查问责制,落实“门前三包”政策,扎实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和创建省文明城市进程。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清洁跟我走”和“创建无白色污染乡村”等活动。全面建成镇街垃圾转运站和自然村垃圾收集点,依法关闭了高州水库集雨区302家养殖场。库区7镇的污水处理厂已有5个通水运行。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

  该市坚持创新治理方式提升群众安全感。推进法治建设,全面开展“一村居一律师”工作,完善机制,按法治框架解决基层矛盾。深入推进“平安高州”建设,精心组织“六大专项”和“3+2”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治安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全市社会治安形势总体良好,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不断提升。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组建了千人应急处置大队,有效应对了“7·21”“5·20”强降雨、“彩虹”强台风等自然灾害。

  同时,加强考核营造良好政务环境。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全市28个镇街以及4个偏远合并镇均建成行政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加强政务公开,建设工程、土地交易和政府采购依法依规全部公开招投标。从严抓好公务员年度考核工作,推动考核评议全覆盖,促使全市各级干部积极主动作为。对优秀年轻干部实行封闭式培训,并遴选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镇街班子成员,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高州论坛 (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98102440668 )

GMT+8, 2025-6-29 04:26 , Processed in 0.12818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粤ICP备2022108349号 X3.4

© 2001-2023 粤ICP备2022108349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a href="https://beian.miit.gov.cn/" target="_blank">粤ICP备20221083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