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84|回复: 0

征文铜奖: 广东茂名特色民俗——年例节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5-6-15 08: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东广州
“富城·御园”杯茂名年例风俗摄影征文大奖赛征文获奖作品(铜奖)

广东茂名特色民俗——年例节
陈 浩

        中国众多传统节日里,春节应该算是最热闹的了。然而,在广东省茂名市下辖的高州、电白、化州、信宜、茂南等县区以及周边邻近的广东湛江、广西北流等地的农村地区,每年春节之后仍有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那就是具有浓郁地方民俗特色的年例节。
       相传,年例节本是古代粤西土著居民俚人、僚人的过年贺岁方式。隋唐以前,广东茂名一带(即鉴江流域)曾为少数民族聚居地,有众多出土古代铜鼓为证。《说文·禾部》曰:“年,谷熟也。”古人把谷物的生长周期称为“年”。当时聚居这里的俚人、僚人比较落后,尚未懂得汉族的先进历法,没有过年习惯,他们选取谷物成熟、收获的时候为腊,在腊月腊日这天举行隆重祭祀仪式,庆祝当年丰收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农耕社会,农事为百业之本。这是他们一年之中最隆重的日子了。宋代《太平寰宇记》记载了当时窦州(今茂名所辖之信宜市)的民间风俗:“谷熟时里闬(读hàn,‘乡里’之意)同取戌日为腊,男女盛服,推髻徒跣,聚会作歌。”这是目前可以查阅到的关于古代鉴江流域年例节盛况的最早描述了。隋唐以后,中央政权对鉴江流域采取任用土著豪强以夷治夷(最突出的是重用冼夫人及其子孙)、征战、安抚、移民等形式,使得这里的俚人、僚人逐渐接受了汉族的先进文化,逐步与迁入此地的汉族人民实现了融合。但是,原先的丰收庆贺方式仍然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为迁入此地的汉族人民所继承。溯古例今,以此例比,年年如此,故称“年例”。
       明清时期,茂名地区年例活动尤为盛行。据载,其时每到立春时节,地方官吏必须焚香沐浴,斋戒素服,步至东郊,聚集乡民,设桌上供,举行新一年的开耕典礼,以示对农业的重视。官吏们叩头祭拜之外,还要在供桌前用泥巴塑出一头假牛,让一人扮作句芒神(也称芒神,人面鸟身,传说中主管农事的春神)举鞭敲打,这泥牛被称为“春牛”。“打春牛”意谓打去春牛的懒惰,使之辛勤劳作,迎来新一年的谷物丰收。其时茂名地区,开耕典礼往往与元宵节、年例节日期相近或重合。三节同临,百姓们索性张灯结彩,布置彩楼画廊,达旦鼓乐歌讴,逐渐形成一个集春节、元宵、春祭、庙会于一身、热闹非凡的特色节日——年例节。清朝更是发展到高峰期。据清朝《茂名市志》载:“‘年例’唯粤西鉴江、罗江两江流域村落所独有。”因其浓郁的地域特色,年例节引起了明清官府的高度重视,纷纷载入官方县志文献,成了朝廷考察地方风俗的重要参考依据,也为广东茂名年例节留下了众多有力的历史佐证。
       民国以后,茂名年例节并没有因取消开耕典礼而消亡,照样以其独特的风俗形式盛行不衰。解放后,文革时期年例节曾一度被终止。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渐开放,年例节逐渐恢复,再度盛行,相当热闹,甚至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各村举办年例节时,在外工作、生活的人,过年可以不回家,但年例节时一定会赶回来团聚。如今,过去迷信色彩的活动已相对减少,而更注重亲朋戚友之间的感情联络。亲友乡里见面,同讲一种语言,乡音乡情交融,气氛热烈异常,着实让常年在外难得相见的亲朋戚友、邻里乡邻别有一番亲切感受。
       实际上,年例节只是同一地域内具有同样特色的某个节日的通称而已,并不是所有做年例的地方都称之为“年例”。茂名下辖各县区、湛江市区和遂溪一般称之为“年例”或“元宵”,其他地方习惯称谓则各不相同。例如,湛江雷州称之为“游人”或“元宵”,徐闻称之为“上军坡”、“闹军坡”或“游神”,廉江则称之为“游神”或“游花街”等。但是仔细分析,广东茂名的年例节与传统的元宵节虽有几分相似,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主要区别在于:
       一、日期不同。年例节没有固定的日期,各村举办年例节的时间各不相同,互相错开,便于亲戚朋友互相欢聚,但多数集中在农历腊月至二月间。还有“翻秋”年例,则每个月都有(在秋收后的一个月举行,据说是把各姓氏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与年例节结合在一起了)。年例节举办一至三天。一般来说,以土地神管辖的“社境”为单位,共同祭拜一个土地庙的几个村子同一天内开始举行(具体时间各自议定,每年固定不变,流传至今)。个别地方一年之中还会举办两次年例(一次为大年例,客人来得最多的;另一次就是小年例,客人来得比较少)。而元宵节则固定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
       二、信仰不同。元宵又称上元节,与道教“三元说”信仰有关。汉武帝时,“太一神(主宰宇宙一切之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而年例宗教信仰广泛,它祭祀的神灵有道教的三官大帝,有佛教的观音菩萨,也有广东茂名本土古代著名的俚人领袖冼太夫人,还有关帝、社稷土地神、祖宗、树神、鬼等等。
       三、内容不同。元宵节的内容是吃汤圆、赏花灯等。年例没有这方面的习惯,在古时,年例注重于乡傩游神驱魔逐鬼仪式。
       四、流行地域不同。元宵节流行的地域十分广泛,是全国性的多民族节日。年例流行地域与古代俚人、僚人的生活区域基本相重叠,具独特的唯一性,这是其它民系所没有的。
       旧时,年例的主办中心一般都是庙宇、社稷或宗祠,由村庄或宗族自发组织,费用一般由村中或族内德高望重的长者出面发动各家各户集资,按人头收费,俗称“人口钱”。年例一般维持三天,第一天叫“起年例”,第二天叫“正年例”,最后一天叫“年例尾”。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力很低,对大自然理解较浅,驾驭能力很弱,所以传统年例最大的目的就是敬神,表达了以平民百姓为主体的社会各阶层人群盼望神灵镇邪祛病、祈求平安吉祥的心愿。第一天,家家户户会选取家中最肥大的阉鸡,宰杀干净整个煮熟至金黄色后,捞出端正地摆放在大圆盘里,鸡头向上微弯,“曲项向天歌”的样子,嘴里衔着一个“利是”袋(相当钱袋),准备接纳神灵的恩赐,四周添上一刀煮熟了的猪腩肉和一条鱼,俗称“三牲”,伴有蔬果、糖饼、茶酒和香烛,全村集中把供品摆在村中某一处空地的一排排八仙桌上,朝向同一个方向——神像(观音菩萨、冼夫人、关帝、北帝、八仙、土地爷等神像,下同)巡游将要莅临的方向,恭敬虔诚地供神灵享用,叫做“摆宗”。烧香拜神之后是大放鞭炮,不绝于耳的鞭炮声伴着喧天动地的锣鼓声,十分壮观。第二天早上,神像被从庙里请出来,端坐在轿里,由几位青壮年抬着出游巡门,前有鸣锣开道,后有仪仗队、鼓乐队和成群结队的男女老少跟随,旌旗招展,鼓乐齐鸣,十分热闹。如果村子较大,神像就要从早到晚不停地巡门,道士一手扬着宝剑,一手拿着纸船,每到一个地方都要画符念咒,然后大喝一声:“请上船!”就意味着附近的鬼怪都挤上了这条纸船,这叫“封船”。突然,巡游队伍的锣鼓声远远响起,村里原本站在空地欢笑聊天的人们表情立刻敬畏起来,目光一致投往巡游队伍到来方向,伸长脖子虔诚地等待着神像到来。事先连接好的几十串长长的迎神鞭炮震耳欲聋地响起,报告人们的无限喜悦和无比尊敬;成捆的纸香火光闪闪地燃起,表达着人们对神的无限慷慨和虔诚;唯有那些由肥鸡领衔的供品摆着一动不动,仿佛在静静等待着神灵的唇温。神像被抬着绕供桌走了三周以后,停了下来,尽情接受人们的祭拜,于是一些人(多是老年人、妇女和凑热闹的孩子)开始眯眼拱手不住地祷告,祈求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人和神都心满意足之后,神像又开始起驾,奔向另一个集满了香火、供品、人群的公祭场所。人们不辞辛劳地奔来奔去请“菩萨”,总想先把巡游队伍引向自己村子。这一天各村还会举办舞春牛、舞狮、舞龙、舞麒麟、飘色、木偶戏、赏花灯、跳花棚、演大戏(粤剧)、放烟花、勇士比武、上刀山等其它节目,各种民间传统艺术表演自占一方,各行其道,庞杂而相对有序,独立又相对统一,竭尽所能把最精彩的表演展示给神灵观赏,以讨得神灵的欢喜,换来明年百业兴旺、国泰民安,这便是“睇年例”。民众既可各选己好,又无需四处奔走,转身变项,移步换景,浏览细赏均相当方便。第三天早上便开始烧纸船,又称“送鬼”。道士点着纸船然后往河里一扔,鬼怪就被烧死并随“船”给漂走了,意味着这一年里人们将不会受到鬼怪的骚扰。接着送神像回庙,年例节活动也到此结束。
       广东茂名的年例节,不但是一个眼球的盛会,还是一场肠胃的盛宴。年例节还有一个最具有实质性的重头戏,就是主人隆重设宴邀请诸多亲朋好友前来开怀畅饮、叙旧联谊,也即是平时所说的“吃年例”。为神灵准备的丰盛供品,在神灵面前大大方方地摆放完毕结束使命之后,又被主人家丝毫无损地拿回家来,经过一番细致加工,摆到了餐桌上,让客人大鱼大肉大吃大喝一餐。与平时某些人带着求人办事意味的宴请那样具有明确的走人情目的不同,年例请客似乎是单纯为请而请:来者都是客人,主人不必熟悉,甚至可以素未谋面,只要是随着自己的亲朋戚友来的,一概欢迎,多多益善,且不需带礼物,来客越多,摆的桌数越多,主人家就越高兴。有些大户人家,亲友的孩子进门皆派发大“利是”。慷慨、淳朴、热情,与南宋陆游《游山西村》中写到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古朴风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花明一村。从今若许闲乘月,拄仗无时夜扣门”的情景十分相似。相反,谁家来的客人少,就会感到门庭冷落、尴尬难堪。大概是因为,年例节目的为了庆祝旧一年的顺利和祈求新一年的吉祥,为了一种人气,人们常常互相攀比,你家有爱心,亲朋多,人气旺,表明了肯施财就能发财,我便邀请更多亲朋来,众人便有了做“年例”能“福人又福己”的心理意识,于是“年例”节日便传承几百年直至今天。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做年例也就越来越隆重、热闹。一般人家也摆上三五桌,富裕人家则摆几十桌,吃的也不仅仅是鸡鸭鱼肉和寻常果蔬,而是山珍海味,珍馐名酒,应有尽有,但白切鸡、梅菜扣肉、甜酸酱排骨等传统特色菜肴仍然必不可少。
       现在,年例依然在广东茂名地区继续定时举办着,敬神色彩还比较浓。改革开放以来,新潮浪漫的洋节日涌入中国,再经商家媒体的“狂轰滥炸”式宣传,人们日益觉得传统节日过得越来越乏味,但古老的茂名年例节却能在现代钢筋水泥的包围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且办得红红火火,自然有它背后的道理。年例节作为广东茂名独特的区域性节日,虽不比春节、端午、中秋等全国性的节日范围那么广,但它作为流传了一千多年的地域传统习俗,就像傣族的泼水节、瑶族的盘王节一样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更有其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如今社会开放,人口流动性大,一年到头大家忙于生计,奔波劳碌,聚少离多,因工作需要,许多人即使春节也要坚守在值班岗位上。年例节时,亲朋戚友从四面八方聚在一起,见见面,聊聊天,说着过去,讲着现在,谈着未来,联络情谊,交流信息,表现出了乡村人的淳朴、厚道、热情、乐观的精神状态。辛苦了一年的农民高兴热闹几天,也是一件幸福惬意、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现在人们每年回到家乡过年例节,并不仅仅是为了拜神等迷信活动,多数都是为庆祝生活水平的提高,祝福好日子长长久久,表达人民群众对“构造和谐社会,齐奔小康生活”的美好祝愿。有人批判年例是农村陋习恶俗,攀比成风,铺张浪费,甚至把一年挣下的都花在年例上了,纯属“死要面子活受罪”。但是,实际上没有几人愚蠢到这种地步的,不过是种以讹传讹的夸张说法而已。当然,认为多办年例、办好了年例就能够保证今后的一年风调雨顺,显然也是不科学的。在现实生活中,年例风俗固然存有迷信色彩、大吃大喝的不良影响一面,但年例节大大加强了人们的乡土情结和凝聚力,它已在客观上成为广东茂名人民心中的一种精神寄托,成为联系亲情、维系友情的一条牢固坚韧的桥梁纽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同舟共济的精神,支撑了许多曾在或正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啊!过去,农村青年交际圈狭小,年例节还曾起过情人节的作用,深为年轻人所喜爱。每到年例,到了“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年纪的青年男女,走街串巷,一来二往就认识了,渐渐增进了解,婚姻大事也不用父母操心了。因此,从这些角度来看,茂名人民拥有这全国独一无二的传统民俗节日,无疑又是值得自豪的。
       年例节是地方经济的发动机。年例节为地方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极大地拉动了内需。年例期间,乡镇的消费剧增,菜市场、商店、村口、道路两旁,到处都销售肉类、蔬菜、粮油、酒水、水果、糖果、饼干、电器、烟花、彩灯等各种应节食品、用品,直接增加了经营者的收入。据有关人士统计分析,茂名年例节的商品销售额,约占全年农村市场销售的四分之一。茂名特有的年例节,其源远流长的起源、独具一格的地域特色和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慕名前来亲身考察体验,也逐步引起一些民俗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兴趣。茂名依山傍海,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十分丰富,年例节作为广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特有的传统风俗,若能规范起来,加以合理开发,大力宣传,发展以年例活动为主题的特色旅游经济,必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年例节还是保留传统民间艺术的沃土厚壤。由于茂名年例节整体持续时间长,各种传统文化节目得以持续演出,利于传统特色文化的传承保留并发扬光大。正是年例节,信宜的飘色、高州的木偶戏、电白的麒麟舞、化州的跳花棚等古老的传统文化才有了新的传承空间。飘色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一种流动舞台上的戏剧造型艺术,由三至四人缓慢推着一张长约二米、宽约一米、高约零点八米的色台前行,色台上凌空飘起造型各异的人物或动物,犹如腾云驾雾般展现在人们面前,扮演神话故事或历史传奇中的人物及场面,仅靠一根看不见的钢铁色梗支撑,如此巧夺天工的艺术表演令人称奇叹服,曾被中国民俗专家赞誉为中国民间民俗艺术一绝。在广东省首届民间飘色艺术表演大赛中,信宜市镇隆明珠飘色团艺压群芳,喜捧金奖。年例节养活了两广地区的大部分粤剧团,使之不但得以生存,而且许多优秀艺术节目脱颖而出。所以,年例节是研究茂名地区民众世界观和生活情状的重要根据,成为民俗学研究的“活标本”。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各村年例文化节目也与时俱进,不仅保留了优秀的传统节目,而且还举办游园活动、腰鼓舞、广场健身舞等,开展歌咏、体育、棋类、牌类等有奖比赛,进行奖教奖学,慰问贫困家庭,出现了一种健康向上的社区风俗文化氛围。年例节逐步由最初的娱神祭祀向娱人娱神转变,今天已经成为一个融交际联谊和文娱健身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节日,丰富了广东茂名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在当地得到了普遍认同。
       有人认为,年例节中游神送鬼、贴符驱邪等带有浓重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传播了封建迷信思想,与时代要求不符,必须坚决予以取缔。其实,现阶段,受过多年文明教育的我们,已经不会对那些祖祖辈辈延续下来的祭祀仪式过于较真了。哲学家冯友兰曾说过,所谓的宗教活动,和文学艺术一样,其本质都是“自己哄自己”,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心愿就通过幻想的形式来达成。“天下不如意事,十者常居八九”,所以人们不得不以种种方法来自己安慰自己,使现实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得到类似满足。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苏东坡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是苦于现实的阻隔,才将幻想化为具体和客观,聊以自慰。因此,如果因为年例节祭祀活动中含有迷信成分而把年例一概毁弃,那就是玉石俱焚了。再者,不同阶层的人群有着不同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强求整齐划一、千篇一律。对一般的普罗大众而言,依赖外物,寻求到安慰和信心,对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也有一定程度的积极意义,这也许就是年例风俗流传千年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吧。只是,年例节期间,一定要做足预防措施,确保安全第一,凡事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严防意外伤人、失火和交通事故,切忌一味斗阔摆富,切忌只顾胡吃海喝,坚决杜绝脱衣舞表演等低俗活动和聚众赌博等违法行为,谨记“乐不可极,欲不可纵”,一家老小、亲朋好友才能高高兴兴地过上一个平安、快乐、环保、文明、充实的年例节。
       如果我们对年例再作进一步深入考察,似乎能够发现广东茂名地区流行的年例节与冼太夫人也有一定内在关联。冼太夫人是南朝至隋朝时期广东茂名地区的一位颇有影响力的英雄人物,她毕生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了卓越贡献,90岁高龄时病逝在出巡安民的路上,岭南世代百姓尊她为“岭南圣母”,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华巾帼英雄第一人”,***同志也对她给予了很高评价。县志记载:“冼太夫人及其后裔进行家族祭祀和出巡时,按照皇帝特许口喻,队伍可以组织12支长号,每次可连续敲12下铜锣,连续燃放12声响炮。尤其逢元宵节,冼太夫人出巡时,随后队伍有几百米长,旌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气氛热闹,情绪激昂。”今天年例节神像巡游的情形,彷佛就是当年冼太夫人进行家族祭祀和每逢元宵节冼太夫人出巡情景的生动再现。可见,部分茂名百姓习惯把“年例节”视为“元宵节”,是有其演化痕迹可寻的。今茂名市电白区电城镇山兜丁村,有冼太夫人墓地,唐朝时这里是冼太夫人孙辈聚居的村庄,一年中有两次“年例”,一次是冼太夫人的生日,一次是冼太夫人的忌日。冼太夫人的后裔及族人在今高州、电白、化州、信宜、茂南一带都留有居住遗迹。今天茂名及周边地区年例节神像出游所用的神像中,基本都有冼太夫人神像。因此,可以推测,冼太夫人逝世之后,按照中国人“事死如生”的传统观念,其后裔、族人和百姓把冼太夫人生前来本村看望并教导自己的一些日期,当作追思、纪念冼太夫人的重要节日,每年定期举行隆重仪式祭奠冼太夫人,年年如此,慢慢就演变成了年例节,茂名几百条村庄的年例节自然也就有了各自规定的日期,这似乎可以作为广东茂名地区各村年例日期为何不能统一的一种最合理的解释。除了神像巡游,历来年例节的飘色表演中,一般都少不了有生动活泼的孩童扮演成冼太夫人的造型。请冼太夫人出来巡游,有请她与大家一起过年之意,让她看一看家乡人们生活的变化,感谢她给家乡带来了安定富裕。透过历经千年不衰的年例节和茂名地区随处可见的冼太庙,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尽管一千四百多年过去了,冼太夫人在茂名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不但无减而且有增。如此敬重、怀念这样一位毕生致力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巾帼英雄,实际上也体现了茂名人民的知恩图报意识、英雄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思想。因此,冼夫人文化使年例节更具历史意义,它传承的不再是封建迷信思想,而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文精神,表现为人类对自身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关切,对祖先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当前,我党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战略,对许多工作都作了具体部署。先进文化不会从外部产生,它只能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机地吸收其他文化的先进要素才能出现。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民俗文化,彻底改变对民俗文化的偏见,不能仅仅只把“精英文化”作为“文化”的代称。文化部门要出台扶持政策,组织专门人员,加大民俗文化的发掘保护力度,擦去笼罩在民间文化外表的灰尘,对民俗文化进行条分缕析,使其精华浮出水面,为人民所吸收利用。在特定地区以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为载体,开展集体文化活动,并将其作为一种产业引向健康发展的方向,教育后人,造福一方,无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正确举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高州论坛 (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98102440668 )

GMT+8, 2024-3-29 19:14 , Processed in 1.03676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粤ICP备2022108349号 X3.4

© 2001-2023 粤ICP备2022108349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a href="https://beian.miit.gov.cn/" target="_blank">粤ICP备20221083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