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连续的豪雨,让这个城市很受伤。 首先受伤的是荔枝,今年的的荔枝普遍都“臭水古”,不够甜,不知道电商的加入,能否提高荔农们的收入,农业靠天吃饭,是很难改变的。所以说,所有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大雨扫去了闷热,也让荔枝很受伤。 大雨扫去闷热,也扫出了这个城市的原形。逢雨必浸,连山美这样高地势的地方都浸,已经不是雨大的问题,而是城市设计不足的问题了。相对百年前德国人设计的青岛下水道,我们现在城市的下水道简直可以用丑陋来形容,原因很简单,下水道工程量大,政绩小,虽然能获得群众口碑,但上级未必能看到,也未必能用得上,展示得了。对于外来的和尚来说,当然是选择出政绩快的地面工程。在面子和良心之间,他们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了前者。 如果说决策上的急功近利是导致逢雨必浸的根本原因,那么,管理上的粗糙,是助推器。城区的文笔路是城区第二条罩黑的路,这么光鲜的路上,居然没有一个沉沙井,也就是说,上游的水没有中间分流,直接冲到下游的。在下游有一排拦雨的格栅,却不是跟水路走的,想当然地横在马路中间,只有部分有拦雨的作用,这样的市政设计,不浸才怪。 而下雨也充分暴露了个人素质,开汽车过积水的公路,完全不减速,溅路人一身,不以为然。而暴雨中东门那里停放的摩托车散去,留下来的车居然是停在路中间的,说明平常我们乱停乱放是多么的严重。很多时候,堵车的原因,人的素质占了大头。 不过大雨就像一面照妖镜,也照出了闪光点。暴雨过后,园林工人和环卫工人就加班加点来清理,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或许只有这些所谓的“底层”劳动者,还在默默地坚守着心中的那份责任感。相对于一些尸位素餐的官员,他们值得我们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