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54|回复: 9

高州端午前艾草生意火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4-5-28 08: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东广州
  端午节快到了,高州各市场出入口,或小区路口均可以看到有人在摆卖艾草等山草,走在街头巷尾也看到买菜的人们一手拿菜,另一手拿一把艾草等。端午节,家家户户门上两角处插艾草等一些山草驱瘟去瘴祈求平安。端午的来由,为什么插艾草?图片后,高州论坛为你提供更多详细的信息:
DSCF9415.JPG

DSCF9416.JPG


DSCF9418.JPG


DSCF9420.JPG


DSCF9414.JPG


DSCF9423.JPG


DSCF9421.JPG


DSCF9412.JPG


DSCF9411.JPG


DSCF9424.JPG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端午为什么插艾草
  这个传说有很多种,南有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是毒日,这天插艾蒿祈求将家里不吉祥和疾病扫出去,祈求家庭和睦健康的意思。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还有一种是,打仗的时候,一个小女孩救了一位将军,将军说要攻城,你家门口挂上艾蒿就知道是你了,我不杀你。小女孩为了所有人都能安全,便把每家大门都插了艾蒿,不让士兵杀百姓。传说东汉末年皇帝昏庸无道,弄的民不聊生,官逼民反,182年黄巾起义爆发,张角要去攻打朝廷的城池,一切都部署好以后说:这是我们第一次攻城,还有一段路程,为了向朝廷示威,一路之上我见人杀人,见物毁物,并吩咐手下人把告示发布出去,以免伤害无辜的老百姓,几日后就起程了。这一 天行军中看见前方来了一群人,由于太远看不清,张角吩咐前去看看,骑快马一会就回来了,说前面是逃难的老百姓,张角听完心说:我的告示已经发出去挺长时间了,为什么他们不躲呢?唉~~这就不能怪我了。想到这拔出刀就过来了,走在难民队伍最前面的是个妇女,30多岁,衣衫褴褛,步履蹒跚,右手抱着一个大一点孩子,左手领着一个小一点的孩子。张角看着奇怪,就过来想问问,这女的看着张角来了,吓的急忙跪下说:大人饶命,我是那边村子的人,进几年打仗,又得知义军要路过,所以才逃难到某地,不是没有看到告示,是因为身上的粮食有限才走次路,我死了没什么,可怜这两个孩子.....说着话就哭了。张角听到这心里也不太好受,说:你起来说话,你为什么抱着大一点的孩子,而领着一个小一点的孩子呀?这妇女说:哦~~大人您有所不知,这大一点的孩子是我嫂子家的,这个小一点的是我自己的,因为打仗哥哥、嫂子和我的丈夫已经不在了,所以我带着这孩子一起逃难,嫂子和哥哥在世的时候对我不薄,我才抱着嫂子家的孩子,让我自己的孩子走路。张角听了之后说:天底下居然还有这么好的人,我杀了你岂不成罪人了吗?!一摆手说:你走吧!妇人跪倒谢恩,起来以后没走。张角说:你怎么不走啊?我都说不杀你了,一定做到!妇人说:您是不杀我了,可您是手下不认识我,以后我不还得死吗?张角说:也是啊,这怎么办呢?他低头这么一想。哎~~有了!伸手摘了一棵艾蒿说:以后不管在哪住下,你把这艾蒿插到门上就没事了,我会告诉手下人的,民女还有一事请大人答应! 说吧! 后面这些人都是和我一个村的,他们都是本分的种地人,请大人放过他们!张角说:走吧! 这女的走了以后就把这事告诉身边的人了,一传十,十传百。端午节采艾蒿也就流传到今天。端午节也叫中元节,古人把一年中的一月到八月(阴历)平均分成三份,分别是上元、中元、下元,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上元节是元宵节,中秋节就是下元节,端午节吃粽子是纪念屈原,而在门上插艾蒿是为了祈求平安。
  我就听过这两种。也许还有其他的或者更正版的故事。知道的都来说说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4-5-28 08: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深圳
长知识了,感谢我们的老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4-5-28 08: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广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4-5-28 08: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广州
红米note拍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5-28 09: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广州

no红米拍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4-5-28 12: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广州
坛主,请发艾草。。。
当然,还有粽子

该用户从未签到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14-5-28 22:29: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茂名
不懂干嘛的,避邪?

该用户从未签到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14-5-28 22:29: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茂名
不懂干嘛的,避邪?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4-5-28 23: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IP:
确实好多人买这个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4-5-29 18: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广州
辛苦生哥去搜来给我们长知识···哇咔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高州论坛 (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98102440668 )

GMT+8, 2024-5-8 08:09 , Processed in 0.09505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粤ICP备2022108349号 X3.4

© 2001-2023 粤ICP备2022108349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a href="https://beian.miit.gov.cn/" target="_blank">粤ICP备2022108349号